微光聚暖,守护心灵——我校开展新生班级心理委员培训

发布者:学生处发布时间:2025-11-17访问次数:10

为进一步加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,提升班级心理委员识别常见心理问题、开展危机干预的专业能力,筑牢校园心理健康安全防线,1112日,我校学生处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在C中201教室组织开展了“心理委员常见心理问题识别与危机干预专题培训”全校新生班级心理委员参与了此次培训。

本次培训由校心理健康教育与指导中心朱晓庆老师担任主讲。培训过程中,老师以“心理资本如何为大学生心理健康‘赋能’”为核心切入点围绕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“常见心理问题识别”“心理危机干预流程”大核心模块展开讲解。

朱老师说大学阶段是从青春期向青年期过度的关键时期,容易受到内部和外部多重压力的影响,而产生心理波动“心理资本”就像是大家的“心理储蓄罐”:自我效能是储蓄罐里“相信自己能做到”的底气,希望是“对未来有期待的光亮,韧性是“扛住挫折不放弃”的韧劲,乐观是“从困境中找积极”的心态,这四大要素积攒的能量越多,我们应对心理困扰、抵御压力的能力就越强。

“常见心理问题识别”环节,朱老师详细介绍了人格障碍、焦虑症、抑郁症、双相情感障碍和精神分裂症的表现特征,例如,长期情绪低落、睡眠质量差、社交回避可能是抑郁情绪的信号,而过度担心、注意力不集中、躯体化不适(如头痛、心慌)则可能与焦虑情绪相关。同时,她特别提醒心理委员要区分 “正常情绪波动”与“异常心理状态”避免过度解读或忽视潜在问题。

“心理危机干预流程”部分,老师以“发现-评估-干预-”为逻辑主线,拆解了心理危机干预的具体步骤。她指出,当发现同学出现自伤倾向、情绪失控等危机信号时,心理委员首先要保持冷静,避免恐慌,通过温和的沟通初步评估危机程度随后,第一时间向辅导员或心理中心报告,在专业人员指导下给予同学陪伴与支持

最后,朱老师强调心理委员要在学习心理健康知识的基础上,学会双向运用“心理资本”:既通过专业方法提升自身的自我效能、希望、韧性与乐观素养,让自己成为更稳定的“心理支撑者”;也能在与困境同学沟通时,巧妙将“心理资本”赋能于对方,帮其从消极状态中逐步找回应对困难的力量。